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14|回复: 4

[淳安文联] 源远流长|雪坑已经到都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5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浙江杭州

您好!注册登陆后会显示大图和更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1.jpg
《源远流长》
——文化解读淳安“百源经济”示范源

中国出版集团 · 现代出版社
策    划:方海珍
主    编:邵红卫



雪坑已经到都城

作者|余昌顺


陈长寿们唯恐弃之不及的山后源已回家,大自然照单全收,而今站在这里已看不出来曾经是个小村,只有那棵古柏还记录着村庄的依稀记忆。它过去就站在村口,俯视村庄,而今它与柴火杂草为伴,与它们的唯一区别,就是年长几岁,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完全融入其中,很难分清谁是谁。那就是柏树完全回到家的时候。


这里是雪坑源头,9年前还有个70多人的小山村,叫山后源。现在山后源只是一个普通的地名,特指源头这一带,作为村名它已消逝在时光里。陈长寿就是山后源人,他说那时全村人都有强烈逃离此地的愿望。此前,他是雪坑村的书记,又是这个自然村人。大家搬迁的愿望,像膨胀的气球,随时都有可能爆炸。


雪坑村到底有多少个自然村,即使村书记陈长寿也说不准:“总有十几、二十个吧。”这么多村,散布在十几里的雪坑源。有些就一两户人家。“整个雪坑村,要往外迁的愿望最强烈的是我们山后源村人”,陈长寿沉入了当年的气氛,“不搬迁活不下去了。”陈长寿向我描述,说基本的基础条件也不齐全,小伙子娶媳妇也成问题。这如何生存呢?只有姑娘嫁出,难有姑娘娶进,人心思走呀。“我儿子也是搬迁后娶的老婆,如今两个孙女了,儿媳还没到过山后源。”陈长寿说。


与山后源一山之隔的另一个源头村荷山也是一样,基本处于难以生活下去的状态。最起码的三项指标很低:路、电、手机信号。这是现代生活的重要标志,但在山后源与荷山两山村是如下情况:


路。是2004年才开通的2米宽的路,从公路的角度说,都不能叫路;


电。电压严重不够,白炽灯能点亮,但昏黄昏黄,看着随时要灭;


手机信号。没有,在村里很难与外界联系,网络更不必说了。



“一个与外界无法联系的地方,你说还能留住青春吗?”陈长寿书记的这句话,让我觉得很有诗意,那是他在事后多年的2018年9月25日跟我说的,听起来在讲别人的故事。



荷山与山后源这两个自然村,是雪坑最迫切要搬迁的村,村民愿望已开始变质。2006到2007年,乡里引进一个项目:漂流。做漂流就得要做个小型水库,村民们就是不让做。水库就做在雪坑,就做在荷山口外面一点,荷山口就是两个源头水交汇的地方。并以此为要挟,让乡政府答应村民搬迁的要求。从那时起,搬迁就成了村民一个很大的梦想,开始翻腾。


村民的梦想就是从雪坑源搬迁到外面的青田源,这两个源其实是一个源,只是青田在外,雪坑在里。过去属两个村管辖,但有时事件会随愿望走的。到了2008年初,两个村合并了,搬迁地址的事操作起来方便了,当然两村刚合并磨合才开始,这也是新的挑战。陈长寿没被选上书记,搬迁的事一波三折,事情面临着无人操作的局面。好在在乡政府的协调支持下,最终搬迁工程还是随人们的梦想出发了。


移民新村“羊角湾”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兴建,整整一年时间从屋基地开挖到房子兴建,到搬迁全部完成。到了2014年第二个移民新村“黄家店”建成,原雪坑村的390多人绝大部分移出。雪坑自然村以内已全部移出,没移的只占10%,这10户没移有多种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他们相对靠外面,交通什么都好很多。当然也有人特别依恋山村的韵味与古朴,与生活多年的山水产生了割舍不掉的情感。


雪坑村人逃也似的跳出了雪坑,雪坑作为村庄已基本消失。作为住在村庄里的农民把雪坑腾空,让给了都市,让给了游客。如果把雪坑比作一个竹子做的筒子,那么他们把它颠倒过来倒空扔给了没看过此物的“收藏家”。“雪坑已不适合现代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但适合都市人逃离喧嚣、回归自然、寻找差异的需求。”年轻的村委主任邵军说,“雪坑从传统农业角度说,也穷尽了资源,一定要开发别的模式,好在雪坑是幸运的,离县城近,离高速出口更近。”


雪坑源是一个什么样态的源呢?


上岭脚是整条源的分界岭。上岭脚以外的青田源,2008年合并之前是青田村的范围,上岭脚以里就是雪坑源,过去是独立的雪坑村。上岭脚这个地方很有趣,下半段的青田源是从北往南走向,但到了上岭脚这个地方突然拐了90度的折,雪坑源就变成了东西方向。雪坑源的水就是从东往西流,流到上岭脚,拐一大弯变成从北往南流。无论什么地方,只要水是从东往西流的都是传统文化中的祥瑞之域。这两段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落差显著性,在外面海拔只有150米左右,但在源头的荷山海拔有600多米。如此这般,就造就了这条小溪气质特点的别致。少有平缓、悠扬、宁静而去的绵长,大多地段都是跳跃、小跑、吵闹的,基本上没有一段从容的水不起声地流淌。到了雪坑源的源头地带,从荷山口开始溪分两路,一路去荷山一路去山后源。从这里开始溪的拾级而上的样态更为明显,这源头的两段溪的坡度更为陡一些,无数的小小落差,组成一个台阶形的群体,那便有了无数的小瀑布,这无数的小瀑布便发出了天籁之音。或叮咚,或潺潺,或大或小的流水声,谁又能说不是大自然奏出来的大曲呢?


雪坑,从整条源来说也是这样不断递增的地形,且坡度基本是平均分配的,没有哪段突然陡峭哪段又十分平缓,只是到了源头地段坡度有点增大而已,但也是平均的。所以整条溪流,就如同一把古琴,弹奏着它的高山流水。


2.jpg

山后源村的房屋已全部被拆毁,昔日的村基已被茅草覆盖。这源头出发的小溪还以低调的姿态,在草丛下柴火间平静流过,不支起耳朵都发现不了水流过的声响。这个曾经雪坑源最里面的村,窝在山旮旯,不张不显,似乎已经到了尽头。但往村后看似乎一个山岙可以通外,其实山外还有山,这个岙是一个错觉,真正能走通的是往西翻山可以到达清平源的板桥坞。


荷山村是方忠永与方贞寿父子的老家,这里更靠东处,在建德边界上。当年有二三十户人家,如今还有3幢房子存在,这3户人家其实人都已迁到外面,只是房子还没拆。他们是张有海三兄弟,一年来个几次,做点活儿,比如,采茶叶什么的。这房子似乎变成工房了。张有海的嫂子陈菊仙两口子,每年会在这里待上半年,养几百只鸡,就放在这无人打扰的山野。她的新房早已造在外面的黄家店定居点,到这“老家”来主要还是弄点收入,还满足下内心的某种“老家情愫”。与她交流中问她孩子呢,她说孩子在新加坡打工,说起儿子她流露出淡淡的无奈。儿子其实早就在老家成家了,儿媳是千岛湖人,孙子也8岁了。儿子婚后前往新加坡打工,有个当地女孩“缠”上了他。非“逼”他离婚不可,他无奈之下与妻子离了,与新加坡姑娘结了婚又生了个女儿。陈菊仙其实心里还牵挂惦记着前儿媳,说她至今还未再婚,每次去千岛湖都去看下孙子。孙子每年也来看下爷爷奶奶。她嘴里老是说着这句话:儿子也没办法,那姑娘都怀上了。出生在这个小山村的小伙子,身上的什么特质吸引了新加坡姑娘,我们没法想象。这种特质是不是像山野中的某种山珍,具有特有的有机与稀罕?她儿子把这小山村与新加坡联系了起来,要是换上十几、几十年前,没人能想到这层。


她现在与丈夫两人守着新房,儿子在新加坡,孙子在千岛湖,她生活中缺少某种熟悉的人与物。她每年与丈夫来到荷山“老家”是不是在寻找这样的熟悉呢?远在新加坡的儿子估计想不到父母为何守着柴高尖下的这个高山老屋。这个小源头的山、树、云彩、鸟语花香,还有两层木结构的泥墙屋,是他俩最熟悉的,尽管屋子只剩3栋,村民全已迁走。


方忠永带我们往里走了走,柴高尖更为巍峨。这是一个海拔1080米的高山,基本是这一带的最高峰了。它又处在淳(安)建(德)两县交界处,是众多驴友的目的地。方与陈两人都向我指了指山巅:那上面还有一面红旗。这座山的那边是建德莲花镇的里芳村,从那边上来的人也不少。这面旗可能就是驴友插上去的。他们告诉我,高铁就在这座山底下穿过的,只是这里海拔高,高铁没露出地表。高铁在柴高尖的深处穿过,通车后耳朵贴着地表,在深夜可否听到轰鸣?


方氏父子带我在“村中”逛逛,走走曾经村庄的巷弄,现今芒秆一片茂盛。在他们“房子”的地基上,方忠永驻足良久,告诉我,1969年他们从对面的半山腰搬到荷山,他指了指西边的远处。2009年又搬到青田的羊角湾,这是第三个家了。说到这里时,他总有那么一点点惘然。一个村庄的消逝,如同一个生命的倒下。无论你曾经对其抱有什么样的情感,但你离别熟悉时总有纠葛把你牵牢,这与矫情无关。


何为雪坑?是雪比外面大吗?是气温比外面低吗?好几个青田人告诉我,这里的气温一般比外面低3到5度。下一场大雪,久久不化,雪会堆积在这个像“坑”一样的源里。我把同样的问题抛给方忠永时,他给我讲了一件事。他说他记得很清楚,是47年前的冬天,因为那次去了江西,所以记得很牢。走时是1971年12月20日,下了场大雪,20天后才回来,回到村里,雪还没融化掉。


十几里雪坑的一大地理特征就是:冷与雪。雪比外面厚,有雪的日子比外面长,气温比外面低。“冷”在过去绝不是什么褒义词,过去形容寒冷的地方有个词:苦寒之地。以前电影中,常常把“大雪纷飞”用于对穷苦噩运的气氛渲染。如果在农业时代听到这个地名“雪坑”,肯定会把它跟“苦与恶劣”联系在一起。过去的雪坑确实如此,缺田少地、出行不便、居住分散。不到400人住在十几个自然村,有的小村其实就是两兄弟。而雪坑源空间的狭窄,与这个叫坑的名字相匹配。两山之间的最窄处估计五六十米。谷地除了一条小溪,顺坡潺潺而下,几乎看不到耕地。几户人家也就在山脚凿点地基建房。背依青山,推门触山,出门绕山,干活儿爬山,人们在山的缝隙里活动、生产。雪坑源里有一类山,很有特点,处在房子的对面,陡峭如墙,看似独立存在,其实背面与其他山相连。这山上阔叶林远多于针叶林。许多柴木到了冬天都落叶了,看上去丝丝条条,看似随意但又很艺术。没了叶子,雪落上去,不被大面积覆盖,树枝就不会被雪压断。轻轻的雪使整座山变成一个艺术展览馆,如果雪被冻成冰,呈雾凇状,艺术感更强,煞是好看。这阔叶林多特别是落叶的阔叶林多其实也是相对寒冷气候选择的结果。


而今苦寒的雪坑源已腾空了,几代在此生生不息的雪坑人,已成功“逃离”。大多数村民都往外迁到“黄家店”与“羊角湾”了。留在里面的农户已经很少很少,几乎成为样本。村民腾出的空间,成了另一种优质资源。这个“苦寒之源”的审美价值、体验价值、观赏价值从另一面得到了提升,村民抛弃的空间被人“捡”去后经过改头换面,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农户把这个峡源的空间让给了都市、让给了游客、让给了异乡人。“民宿”看上了这条小小的、窄窄的、土土的雪坑源,众多新主人涌入此源,建成与在建的有6家,据说最源头的荷山与山后源也被人盯上了。过去的“上岭脚、下马岔、高公坞、雪坑、殿后坞、黄泥畈”已被“淳雪居、乡庐怡陌、美客?爱途、青麓?书院、萝蔓世家、茂山?青田野”所取代。民宿的“美名”,让人垂涎,但过去的地名让人想起路边的野草,野草也开花,花儿也艳,艳也飘香。


这些风雅的民宿,这些新的主人,一定能留住雪坑的“冷艳、雪致”,但不知是否能留下雪坑源的丝丝风情,制止它们的淡出。


55岁的周素英搬迁到“黄家店”也快5年了,她年轻时从兰溪嫁到雪坑源的黄泥畈肯定是爱情战胜了偏僻。我问:“当时能嫁到这里肯定丈夫是个大帅哥吧?”她笑了笑,没肯定也没否定,只露出这个年纪女人少有的羞涩。她说当时过来时,山里的活儿一切都不会,人家可以上山采这采那换钱,可她就是不会。连山上都爬不上去,心里很不好受,就是30年过去了,现在还是不太会干山上的活儿。想着就觉得很憋气,很自卑。前几年,听说可以搬迁到外面来,高兴死了。过去看到人家的洋房建在外面羡慕得很,想洋房也想死。所以,黄家店,她是第一批入住的。“房子没装修,没完全弄好就搬进来了,像逃跑一样。”周素英说起搬迁到“黄家店”的事,仍兴奋不已。


而今周素英利用自家的新房开起了民宿,但她只做住不做吃。2018年9月25日那天,她正在给洪盛斋民宿帮忙:“老板洪建军出差到山东去了,今天有十几桌客人,我得去摘菜了。”洪建军是这个村民宿建得比较好的,今年他召集几家捆绑经营,效益自然更好,周素英也是其中之一。黄家店大概近一半的农户都在做民宿,洪建军去年就做了40多万元。


周素英原来居住的地方,现在叫“茂山·青田野”,也成了民宿,而且是高档精品民宿。这个过去叫“黄泥畈”的地方,以前有5户人家住,他们搬走后,村基空出来了。从这个地名可以看到雪坑人的某些梦想,这里说“畈”用“勉强”都不太通得过,其实是一垄山麓,由于地形,小溪在外绕了半周,淤出了一点点空间,这空间除了建房外基本不太有田了,遑论“畈”呢?周素英他们一定想不到,自己拼命搬出来,也是为了脱离“苦海”,靠做做民宿改善生活。自己唾弃的苦渣之地,却是别人做更高档民宿的“香艳”之地。周素英对这块“香艳”之地的评价十分简洁:宁静,空气好。这个“宁静,空气好”的形态是由雪坑源独特的山势、植被、溪水等因素造就出来的“仅此一家”。


3.jpg

就是这简单的“宁静,空气好”,才是“茂山·青田野”及雪坑源其他民宿的底色。老板程杰安给我算了算账,他算账其实像抖家底。他说:“从去年8月开张到现在刚好一年有余,已接待客人2500人次,平均出租率30%。最远的客人是新疆的,主要客人是江、浙、沪众都市,其次是北京、天津、广州等城市。天津有个画家叫秦斌,在此住了15天,与我们同吃同住。他是个奇怪的人,并不是来写生,就是来玩,完全的休闲。你还不能与他提画画,他会很反感。最为有意思的是,上海有位王姓小伙,与我们共同策划了他的求婚仪式。整个过程都是保密的,小王把女朋友邀来。突然在宁静的山野,在星空下,完成了对女方的求婚。女方很高兴很激动,她完全没料到会有这一出。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空间里完成这个仪式,也是绝无仅有的。大山与星星见证,远超越了普通场景。更为有趣的一件事,是一香港女孩出差到杭州,她从网上了解到我们这家民宿,便过来住了几晚。过来后,她觉得非常好,正契合她当时的心情。就把男友也招来了,男友到的那晚,星辰灿烂,银河闪烁,他们激动万分,从未见过银河映天的景象。一对情侣,觉得天象都在为他们祝福、定情。”


这些星辰、银河,可能周素英他们住在“黄泥畈”时,也看到过多次。但我没有听到从他们嘴里说出,他们或习以为常了,或根本不知道它们存在的意义,所以,他们就看不见了。一个谋生的环境从来看不到抒情,一个谋爱的环境才产生浪漫的奇迹。


4.jpg

程杰安在2016年本想投资本乡的另一个项目,但由于客观原因没办成,乡政府叫他到雪坑源来看看,说还有点地基可以利用,他一看就看中了。与程杰安相似,“美客爱途”的老板方建军找到这里来也是“无意插柳”,他比程杰安还早一年。2015年年中,他正为乡里做一个整体包装策划,就这样他“发现”了雪坑源。他看中了“高公坞”口两幢闲置的农房,将它们进行了不动筋骨的改造,打出了“美客爱途”的民宿旗号。他成了雪坑源高档民宿第一个吃“螃蟹者”,开创了某种风气的先河。这个“美客爱途”的意思就是:美丽的客居之地。他打文化牌:乡间民宿,传统文化。2016年开张后,集聚了高人气,引来了杭州市长至此考察。去年他趁此旺盛势头又开发了二期项目,他把它命名为“青麓·书院”,这“青山脚下的书院”与“美丽的客居之地”相互呼应,它们之间只相差一里路程。在他的民宿里建起了“乔宇书法工作室”,书法体验成为一大内容。方建军说:“这书法虽然是中国的国粹,但也有不少纯欧美人来此地体验书法。”


5.jpg

“淳雪居”的老板周建江在12年前就到千岛湖购置了房产,在淳安有朋友有亲戚,对这里的地理环境很了解。所以,听说雪坑源在发展“民宿”,他便毫不犹豫地前来了。他说他现在居上海,家在虹桥机场附近。飞机在屋顶掠过,吵是唯一的特色。所以,他对静谧、安宁、乡舍充满着向往。睡在上海的家里,“淳雪居”就是他伸手可触的梦。“将来我到淳雪居来,其实就是到梦里去。”周建江说。


周建江对雪坑源的山水意境,有着不一样的认知,也就有了痴迷的向往。他说:“萧山老家是平原,记忆就是溪水基本是不动的,又不干净,根本看不到活水的样子,小溪是死的,至少是病的。”而雪坑源有高山流水,也有叮咚溪流,这里的山还有十分不同的样态,有折、有层、有曲、有起伏,有垄、有围、有陡、有隐蔽。雪坑源的景物是都市的反面,对都市来说是珍稀之物,要把它们推向大都市。“淳雪居”就是周建江的梦窟,他当然首先得经营好,让更多人来体验自己的意境。但同时更为重要的是给自己一个不同的天空,给朋友一个另类的去处。在建房时,故意把一个大石头设计到房内,这也是为了保留某种自然的状态。他说还有一个想法,就是租一亩地,把父母接过来住,让他们在此安度晚年:“让清新的空气把他们掩埋。”


“淳雪居”目前正在装修,除此之外还有两家在建设中。一家叫“乡庐怡陌”,另一家叫“萝蔓世家”。“乡庐怡陌”的老板金幸福来到雪坑源是在乡政府工作的同学提供的信息,而他又把信息提供给了“萝蔓世家”的老板余利戈,而他们两人都是在上海发展的淳安人。2016年初,那个时候余利戈正在考虑在杭州买绿城的别墅,正要下单,就在这个时间点上,他们碰到了一起。一切皆是缘,是雪坑源有缘还是他俩有缘抑或是未来的客人有缘?说不清楚,也不必说清楚。但余利戈是这样说的:“放弃城里的别墅,到雪坑源来建了乡间房舍,其实我想要的是乡间,是城里要不到的东西,比如空气,比如虫啾鸟鸣,比如月光星辰,等等,这些都是城里要不到的。”他感到很欣慰,民宿目前已进入后期装修阶段。“要感谢老金呀,”余利戈哈哈一笑,“这不是缘分又是什么呢?”


余利戈出生在淳安农村,上大学之后一直在都市,他现在想要的是城市以外的东西。雪坑源满足了他的如此欲望。“萝蔓世家”这个名称落户雪坑源,又是一家民宿,其实没有相关联系,可能不搭。但搭不搭看你怎么阐述,怎么绵亘。“萝蔓塘”是最早余氏祖先居住的一个地方,所以,之后的余氏都以“萝蔓世家”称呼自己的子祠绵延。现在,这是个民宿,而且风格也是绿城公司设计的“苏杭”风格,最为突出的是“人”字房顶。除了老板的姓氏“余”之外基本与“萝蔓世家”无关,然而游客正因为不识,而“萝蔓世家”却告诉了大家这个故事,从设计中就体现出来,不是也很好吗?况且“萝蔓”这两个字,与“罗曼蒂克”的“罗曼”多么相像。


正应验“后来居上”这一说法,雪坑源里的民宿从气质与规模上来说,一个比一个高档,3个在建的更为突出“宿”的概念了,内涵主题也更加鲜明,设计感更为强烈,更为契合都市人的某种心理。比如“乡庐怡陌”,人们一看就明白有“相濡以沫”的意思,这个主题肯定是这家民宿追求的内容之一。向现代人提倡“爱情忠贞,家庭责任”,这样的背后就是“社会和谐”。社会和谐了,一定是家庭这个细胞酿造的。使都市里的家庭对“乡庐怡陌”有着不知不觉的认同与追求,把家庭这个概念放大到足够大。“乡庐怡陌”还有足够大的空间,建筑面积在1800平方米,可以同时安排16个家庭,100人左右。但它还是民宿,永远不是城里的宾馆或者酒店。


6.jpg

因为“乡庐怡陌”告诉大家是“乡间的茅棚”!当然它不是茅棚,“庐”在这里是引申与漫泛开来的“茅棚”,是形容词,重点强调“乡”的原始意味。它在乡间,它在山野,它在峡源,更为重要的是它在“雪坑”。在这里的阡陌,可能比一般意义上的阡陌更为“小”,因为这里的小路更为曲折,更为起伏,更为高低上下,更有音乐与节奏感。当然在这样的“阡陌”,大家能不怡然自得吗?金总向我强调“乡庐怡陌”的主题为:乡间结庐,漫步阡陌,怡然自得。倡导的为:忠贞爱情,家庭责任,社会和谐。这背后的意思都发生在“乡间的茅棚”。


“乡庐怡陌”原先的地名叫下马岔,是两户人家腾出后的基地,其中一户叫谢立照。谢立照现在住在“黄家店”,他说现在住的地方像城市的社区,过去的下马岔才是真正的农村。他仍然在下马岔边上种蘑菇,他种蘑菇已20多年,近一年看到了“乡庐怡陌”的慢慢成长。他说:“看到这样的民宿,心里特别高兴,这样的档次只有他们弄得起来,我们村里人是没法弄的。”现在,有这么多高档民宿在雪坑源,给我们守住了尾巴,把住了富裕关,使我们这些住到外面来的雪坑源人心里更为踏实。谢立照自己的个人愿望是这些民宿开张后,能消化他一点儿磨菇。但他更喜欢跟外人说的是:“乡庐怡陌这地方以前是我的老家。”


2018年9月29日,国庆长假前夕,金总的夫人倪女士带着3个闺蜜,从上海来雪坑源考察,也可以说先期探班。几位在大都市里浸染已久的女人,对这个“山得到底,乡得到家”的雪坑源,发出了超越赞叹的评价。她们看了雪坑源及“乡庐怡陌”后说,如果周边的山上,再多做些游步道,活动的空间更大些,那会更好。“我们最想买的不就是,有机的空间与清新的空气吗?”


在雪坑源,怡然自得……

发表于 2019-12-5 10: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杭州
这不就是世外桃源吗?
开心每一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主题

1

精华

6

贡献

百姓支柱

积分
17643
发表于 2019-12-5 13: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
看都看累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2

主题

3

精华

9

贡献

七世轮回

积分
167953
发表于 2019-12-5 13: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杭州
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主题

0

精华

0

贡献

百姓支柱

积分
15252
发表于 2019-12-5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杭州
美客爱途以前是我家的老房子,那房子的一砖一瓦都是我们姐弟搬上去的!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