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6452|回复: 2

顾青博士谈食品制造的基础研究

[复制链接]

1483

主题

12

精华

83

贡献

百姓至尊

积分
89803
发表于 2015-11-8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您好!注册登陆后会显示大图和更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专家访谈】从中国制造食品国际展上“无人问津”谈食品制造的基础研究
   顾青,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分子遗传学专业博士,浙江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博士后,现任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

2015年5月中旬,一则“首尔国际食品展,中国展区无人问津”的新闻在网上“疯传”,有些著名人士对食品制造稍有同情,随即就会被口水淹没,大有一网打尽食品制造之势。其实,这样的新闻已经不是第一次。早在2013年的英国食品国际展,就已经有过“国际食品展中国产品无人问津”这样触目惊心标题的报道。2年后,中国食品依然“无人问津”,这确实值得食品领域所有相关人员的深刻反思。从表面看,是全世界人民对中国食品失去信任,吃在中国没有因为“舌尖上的中国”而蜚声世界。“无人问津”并不是因为中国产品不美观不漂亮,中国从来不怕“制造”,也不缺“制造”,与国际展上产品相比,中国食品缺的是安全和营养健康。从深层次分析来看,中国食品制造缺少的是食品科技领域的基础研究的突破和支撑。
一、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问题,以及食品加工领域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60年代初期,举世闻名的三年自然灾害,让一代人饱尝了“食品饥荒”永远的痛。因此,粮食安全,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国策。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国内外老百姓对于吃的需求,已经从“吃得饱”跃升到了“吃得好”的层面。但是,我国食品领域科技研究长期注重“创制”环节,这对于丰富食品类型和品种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但与老百姓对于食品品质质量和营养安全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方面的科技支撑还远不能满足现代食品加工业的要求。
回顾中国食品工业30年高速发展史,是GDP贡献份额最大的30年,也是科技支撑食品产业发展效率最高的30年。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食品产业以年均15%的高速度增长,2014年食品工业产值已经达到9.0万亿,中国食品工业承载着13亿人口的“全球第一大食品消费市场”。居民日益提高的消费能力,已成为扩大内需的主体力量。科技部门始终关注食品领域科技发展。2005年,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将食品安全列为公共安全的优先发展主题进行部署。2012年3月,科技部发布《国家公共安全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我国食品安全科技的发展规划。经过近三个五年计划的努力,我国食品安全科技研发取得显著成果,基本上建立了我国食品安全科技创新体系。
但是,作为食品工业和消费大国,中国食品制造业存在着很多问题。一是食品产业中企业低小散的问题,中国有超过40万家的作坊式中小型食品企业,科技含量普遍较低,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不高。二是我国传统的政府分段管理模式使得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管和控制较其它国家困难。三是食品领域的科技支撑特别是基础研究的突破明显不足。为此,研究解决食品全产业链中安全相关领域重大科学问题,促进我国食品制造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二、我省食品加工领域基础研究综合实力
浙江是食品工业强省,又是我国长三角地区率先建设小康社会的省份,2014年产值达2463亿左右。经济社会的全面快速发展,使民众对食品安全有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但是,与北上广等食品强省(市)相比,我省的食品研发能力还有待提升,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我省食品研究有较好的基础条件。拥有一批具有较强学科优势的高校和科研院所,高水平SCI 研究论文逐年增加;拥有一批国家和省级食品领域重点实验室、重点创新团队和产业创新联盟;拥有一批哇哈哈等全国著名企业,基本形成了浙江特色的食品制造优势领域、优势团队和优势学科。在农产品加工、水产品加工、林特产品加工、果蔬保鲜和物流、绿色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微生物等方面均具有良好的研究积累,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力。
与全国食品制造业发展情况一样,浙江省食品制造业也面临着基础研究薄弱的问题。全省多数食品行业的主体技术仍源于国外,一些核心技术尚未突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不足,缺乏食品加工基础研究的支撑,这已成为制约我省产业竞争能力进一步提高的主要瓶颈。
三、我省食品加工领域基础研究发展重点方向
目前,城乡居民的食品消费已全面从温饱型消费加速向营养健康型消费转变,从“吃饱、吃好”向“吃得更加营养、更加安全和更加健康”转变。食品加工领域的科技支撑也必须顺应这一变革。食品加工基础科学研究是食品产业高新技术发展和创新的源头和内在动力,具有原创性、引领性、重大突破性的研究项目应给予高度关注和重视。
现代食品加工产业涵盖食品原料控制与储运、加工与制造、物流与消费等全产业链环节,是与人类营养科学、现代医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农业科学、食品安全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及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现代制造技术和智能化控制技术等高新技术密切关联的“现代制造业”。根据我省食品产业发展的优势和科技需求,有必要在生鲜食品物流及品质控制、乳制品、水产品、林产食品、优良食品微生物、食品绿色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领域、蛋白质资源、食用油、功能性食品、食品营养物质基础与营养组学研究等领域,围绕提升食品品质保障和安全营养等核心目标开展系统的基础研究。



发表于 2015-11-9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杭州
中国的食品不乍滴?
开心每一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83

主题

12

精华

83

贡献

百姓至尊

积分
89803
 楼主| 发表于 2015-11-9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是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