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896|回复: 8

【新安文化29】活着的偏方

[复制链接]

1339

主题

311

精华

716

贡献

七世轮回

积分
96221
发表于 2018-9-28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浙江杭州

您好!注册登陆后会显示大图和更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民俗民风篇·民俗】活着的偏方


清同治三年(1864年),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走到了尾声。6月天京城破,8月初,干王洪仁玕护送突围的幼天王自昌化越昱岭进入淳安威坪,而清兵亦尾追而来。太平军战败,取道开化向江西转移。太平军在淳安建德一带的活动基本结束。

当时,淳安一个叫下兰庄(今下浪坑)的小村庄,也曾来过一支小股的太平军,就驻扎在祠堂里。

多年兵荒马乱,村民死的死,散的散,村里只剩三户人家。队伍中有个姓杨的军医,和村子里一个20多岁的小木匠很聊得来。开拔时,军医似乎已对这支军队的前途心灰意冷,留在了下浪坑。木匠两个年幼的弟弟却跟着队伍走了,从此再没回来。

杨军医后来在村里去世,是木匠帮他料理的后事。此前他已经将自己的医术都教给了这个姓宋的木匠。

2018年,一个偶然的机缘,我结识了淳安的宋海梅医生,那位木匠正是他的曾祖父。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因为与杨军医的这段因缘,宋家开始在淳安的富文、文昌一带世代行医。宋海梅有时遇到这几个乡镇八九十岁的老人,还有人记得祖父的名字,“叫他某某先生。”

所学既源自行伍,所长便也以跌打骨伤为主,宋海梅经营的也是一家

骨伤诊所,以擅用偏方验方施治而在远近颇有名气。

但说起偏方,他却颇感遗憾:祖辈手里的很多方子,都已经佚失了。“小时候,经常看父亲用偏方治病,但是我自己过去看不起这些东西,等意识到它们的价值,也就只记得几个方子而已。”

有两件事让宋海梅记忆犹新。第一件是他十一二岁时,隔壁的一个孩子急性扁桃体发炎,喉咙红肿,连呼吸都不畅。父亲正好出门看病去了,村里的赤脚医生只好用针管帮他抽血,但也只能临时缓解症状。下午父亲回来,连忙上山采来一种叫“土牛膝”的药材,把根捣烂,再用布包裹绞出汁液,再用勺子喂下。没几分钟,水肿就开始消退。父亲告诉他,这是爷爷留下的方子,他曾看爷爷这么用过。

2000年8月,宋海梅的父亲过世。9月的一个雨夜,一个中年汉子敲开宋海梅诊所的门,喘息未定,就说要接宋老先生去富阳治病。

原来,上世纪60年代,父亲曾治好过一个从淳安移民到富阳的肝硬化病人,如今这个汉子也有亲属得了一样的病,打听到这事便连夜赶来。听说要找的大夫已于一个月前过世,汉子捶胸顿足,哀叹天命如此。“他又拉住我,说宋老先生肯定把方子传给你了,好像就几味草药,你肯定知道啊?我说我连他去看什么病都不知道,更不知他用的什么药啊。”

汉子失望地走了,留给宋海梅深深的触动。上世纪80年代政府开始规范医疗行业,文化不高的父亲就已不再行医,而宋海梅起初跟父亲学过,后来从读医专,到县医院进修,再到考出助理医师证、医师执业证,内心认同的是经典现代医学体系。“对祖父、父亲的那一套,以前我觉得不科学,看不上。但这件事让我觉得,对中医和偏方,自己的认识可能错了。”


(图:右为宋海梅。)



“偏方”,顾名思义,指的是非正统的药方。来源不为人知,也不见历代的药学典籍记载,只是在民间流传。不过在民间却一直有“偏方治大病”、“小小偏方,气死名医”的说法。中医方剂讲君臣佐使,讲药引,讲配伍,讲用量,讲相生相克,每个方子都是几味草药抱团发力的结果,是协同作战。偏方更像个侠客,是借一己之力,一味药力就把病治。

闲谈中,宋海梅也透露了自己的几个偏方。《史记》中,亚父范增失去了项羽的信任,怒而辞归。“行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少时读至此处,很难理解一个脓疮怎会让人丧命。其实在医学不发达的古代,疮肿也很容易导致脓毒败血症和化脓性骨髓炎。宋海梅说,这类软组织发炎在中医上分阳性和阴性。阳性的蜂窝组织炎,病症常表现为红热肿痛。对这类“疽”,他的方法是用双翅六道木,即淳安当地称作神仙豆腐的灌木的叶子,与糯米藤的根一同加水捣烂,敷于患处,一日一换。“这个方子,是太平天国那位军医传下来的,我亲手治过几个,效果很好。基本是次日好转,一周左右痊愈。”

宋医生说,这种“豆腐柴叶”如果晒干磨粉,还可以像云南白药一样用于外伤,既能止血,也能防止发炎。

宋海梅还曾用青蒿救过姑父一命。2010年,姑父高烧不退,住院半个月查不出毛病,就是显示白细胞过低。老人坚持要回家,途中在宋的诊所门口停了片刻。“我正好有朋友送的野生鳖,就给他配了100克的鳖甲,搭配50克青蒿干,一共两帖药让他带回去试试。第一帖当晚就退了烧,第二天就能起来吃饭了。”宋海梅每回去看他,姑父总要说,你一帖药救了我一命。

宋海梅说,像这些例子,都是祖上的传承,加上自己行医中的学习和理解。“我觉得,所谓偏方,确实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可,可能也无法完全符合法规上消毒、含量等方面的严格要求。但至少从我的经验来看,它们虽然不可能应付所有的疾病,但遇到合适的场合还是能起到难以替代的作用。毕竟,这也是漫长历史里民间智慧的总结。”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上世纪八十年代,淳安曾组织过一次全县中药资源大普查,共查明药用动植物1677种。全省规定的385个重点品种中,淳安就有142种。

值得一提的是,在县药材公司保存的当年的油印材料中可以看到,普查队伍还走访了许多老药农、老中医、乡村医生,动员鼓励他们贡献出有显著疗效的民间验方55个。有治肝炎的、治病毒性口腔炎的、治鹅掌风的、治口疽的、过敏性皮炎的、老年性气管炎的……

不知宋医生的父亲,当年是不是走访对象,有没有提供过验方?但他记得只读过两年私塾的父亲,是怎么抢救杨军医留下的医书。文革中,家里两担医书被挑到大队部要烧掉,看病回来的父亲闻讯赶去,已经是即将点火了。“他不敢上去抢,就找到关系好的民兵连长,央他趁别人去吃饭时,偷偷塞一点到草丛里。”

那一年宋海梅才5岁,当天晚上,父亲拿了麻袋出门。到他17岁时,父亲才把一个埋在山上的酒瓮背回家,里面有杨军医留下的两本抄本、石印的《本草备要》、清代的《单方验方集成》、吴谦《医宗金鉴》的摘录、傅青主的《精校竹林女科》……可惜的是,后来由于家庭变故,这些珍贵的书籍还是散佚了。

惋惜文献灭失的同时,宋海梅也感叹“活着的偏方”正在逐渐消失。

前年,杭州市中医中药协会曾特地在淳安组织了一次会议,目的就是鼓励民间的医生贡献自己的绝活,打算编一本《民间中医单方验方汇编》。“应该让它们成为文献,这是有功德的事。”

他把自己的两个治疗方法写成了文章,投给了《汇编》编委会。据说,已经快要出版了。

杨军医的墓地,宋海梅小时候伯父曾带他去过,让宋海梅称他伯太祖父。当年曾祖父那两个参加了太平军、再无音讯的弟弟,一个十岁,另一个才八岁。后来石达开兵败大渡河,如今已沉入湖底的合阳村,有一个一同出走的孩子从四川逃回,还特地跑了十几里山路来到宋家,询问当年的两个小弟弟有没有回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读散文知新安

地处浙西的淳安,以低山丘陵为主,气候温暖湿润,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中药资源开发历史悠久。顺治十六年新修淳安县志记载的就有山茱萸、前胡、半夏等34种药材,民国十九年遂安县志记载则有87种。其中萸肉、木瓜、银花、前胡、种术等素有盛名,尤以“淳萸肉”称著于国内外,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以“粒大、肉厚、质柔”而著称。


江晚报记者 何晟



7

主题

3

精华

12

贡献

百姓支柱

积分
13541
发表于 2018-9-28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2

主题

1

精华

1

贡献

七世轮回

积分
133024
发表于 2018-9-28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杭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16

精华

59

贡献

百姓至尊

积分
69323
发表于 2018-9-29 0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杭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精华

0

贡献

百姓支柱

积分
17063
发表于 2018-9-29 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杭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9

主题

1

精华

58

贡献

百姓至尊

积分
83070
发表于 2018-9-29 07: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杭州
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0

精华

3

贡献

神仙乞丐

积分
231344
发表于 2018-9-29 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杭州

秋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13

主题

16

精华

65

贡献

七世轮回

积分
118679
发表于 2018-9-29 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杭州

开心快乐每一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0

精华

48

贡献

百姓元老

积分
35598
QQ
发表于 2018-9-29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