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649|回复: 1

[淳安文联] 走进祝家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8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浙江杭州

您好!注册登陆后会显示大图和更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11.png

走进祝家村
作者 | 余书旗

去年春节期间,祝家村的村民自发自筹资金请了一个戏班子到村里演戏,戏演了几天几夜,热闹非凡,吸引了四乡八邻的乡亲,母亲也去了。母亲看罢大戏回家,没有像往常一样谈论戏文中小生小旦的扮相、公子小姐的遭遇,而是大谈祝家村的村容村貌,道路是如何一尘不染,溪流是如何清澈见底等等,总而言之是赞不绝口。我听后半信半疑,心想,什么时候也去看看。但因为儿子在杭州工作,为照顾孙子上学,我们夫妻二人也常年在杭州和他们一起生活。偶尔回趟老家,也是来去匆匆,便也难得有时间到祝家村去看看。前段时间,趁儿子他们放清明假,我便抽空回了一趟老家,一来看望年迈的父母,二来手头也有些杂事需要料理。到家的这天,适巧老姑母也在,老姑母在外地生活多年,难得回来,姑母和我父母自然有说不完的话,家长里短、油盐酱醋无话不谈,尤其是对村容村貌、环境卫生的变化更是颇多感慨。说着说着,母亲又夸起了祝家村,这更激起了我要去祝家村看看的欲望。

其实祝家村我并不陌生,我们两村同属汾口镇,又相隔不远,充其量不过四五里地的路程,老书记祝田来和现任书记祝泽华又都是老熟人,以前也时有走动,但都是走马观花。这次既然来了,何不趁这时间去祝家村看看,一来拜访一下老熟人,二来也顺便让他们给介绍一下村里的情况,不知祝泽华书记是否有时间。想到这里,便拨通了祝书记的电话,祝书记很热情,约我第二天上午在村委办公大楼见面。

第二天早上,我早早地吃罢早饭,骑上电瓶车直奔祝家村而去,四五里路的路程,须臾便至村口。祝家村这几年确实名声在外,只村口的一座牌楼,便显得与一般村的门面大不相同,牌楼呈三门,青石雕琢,精细,大气。高高挂起的六盏大红灯笼,与中门顶端“祝家”二个烫金大字相互映衬,喜庆、大方。牌楼下,平坦的大道一尘不染,两旁的花圃用村前武强溪里取来的鹅卵石砌筑,既省钱,又美观大方,颇具乡村气息。

村委大楼在村中央,沿着大道左拐弯便是。我把电瓶车停在小溪边的那一排玉兰树下,看了看时间,还不到八点,看来是我性子急,来早了。因为我知道祝书记多年来有坚持晨练的习惯,或许这时还未到家,或许正在用早餐。早就听说祝家村的庭院很有特色,尤其是书记家里,得先去看看。因为是熟人,也没什么顾忌,便径直朝他家走去。虽说是熟门熟路,屈指一算也有几年没来了。他家离村委大楼不远,须臾便到,书记正打算出门,见我到了,便留住脚步,带我看他家的庭院。

庭院很热闹,有盆景,有盆;有红花,有绿草;有小品迎春,有老桩玉树;有喷着水花的鱼池,有堆放整齐、叠着小树图案的柴垛。百多个品种的果木花卉,把这个百十平米面积的庭院装点得春意盎然,五彩缤纷。正对庭院大门的,是一座从村边武强溪里淘来的青石假山。大自然鬼斧神工,把一块青石雕琢得“千疮百孔”,那巧夺天工的造型,人工实难造就。假山之上,细水长流,青苔茸茸,绿草如茵。“山”下,大红色的水塔花和结着一串串鲜红色果子的朱砂根组成的一组作品,名为“鸿运当头”,热闹、吉祥、喜庆,是谓“镇院之宝”。紧连着假山的,是一方水池,水池的围墙高出地面二尺左右,呈游蛇造型,用鹅卵石砌筑,鹅卵石大小一致,皆如鸡蛋一般无二,也是老祝从武强溪里淘来的,不用花钱,只花了点气力。墙体的立面,用染成黑色的鹅卵石镶嵌着“平安昌盛”四个大字。水池清澈见底,鱼虾戏耍清晰可见。池中石磴之上,数丛吊兰的花茎垂于水面,随着喷泉推出的涟漪轻轻舞动,充满灵气。靠东边的窗户上,挂着蓑衣、箬帽、竹扒等旧物件。窗户下的石磴之上,摆着一块硕大的石磨盘,是以前水碓磨坊里的废旧之物。磨盘之上,铁树的叶片如孔雀开屏一样舒展开来,充满活力。置身于庭院,犹置身小小的植物园,让人眼花缭乱。“花中皇后月季花、红颜枫、山茶花、覆盆子、樱桃、开胃生津的金桔、南天竺、吊兰、蜂斗菜、红淡比、开白花的络石、罗汉松、凤尾竹、香菇草、日本五针松……”主人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我忙拿出纸笔,我得记下来,学习学习,以后家里的小院子里也种上几样,美化一下庭院。“像这样的庭院全村共有五十多户,我家不算是最好的。”祝书记谦虚地说,但看得出,他对自已的作品颇为满意。

“走吧,我带你去村里走走,顺便也给你介绍一下村里的情况。”祝书记说着便挪开了脚步,我应允着,一前一后出了庭院大门。

“小桥流水人家”是元代著名戏曲家马致远所写的《天净沙·秋思》中的一句名言,诗人笔下那“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描述,本是诗人借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勾勒出的一幅凄凉悲苦的画面。也许是一句“小桥流水人家”写得太美了,以致数百年来,文人墨客竟忘了诗的本意,而牢牢地记住了这副中国式的乡村美景图——“小桥流水人家”。当代著名女作家谢冰莹也以“小桥流水人家”为题写了一篇散文,回忆儿时美好可爱、富有诗情画意的家乡。而今天,我脚下就有这么美丽的地方,这里就有“小桥流水人家”。

一条小溪把祝家村一分为二,几座廊桥又把村庄合二为一。小溪不大,四五米宽,全长1.92公里,它的源头来自翁川源和霞源山水电站,小溪不涸,既便是干旱季节也不会断流。仲春时节,溪两岸开着小黄花的野迎春像瀑布一样地向着溪底倾泄,枝蔓随风摇曳。岸边的紫藤爬满了花架,垂下成串的花朵,白里透紫,紫里透红,一股清香袭人。小溪边一排高大的玉兰树,葱郁挺拔,枝繁叶茂,正在孕育着小宝宝,或许过不了多长时间,那洁白的玉兰花便会从绿叶中脱颖而出,带着微笑,带着醇香,扑向路人的怀抱。

2.jpg

一座廊桥,飞檐翘首,斗拱叠方,梁柱呈赤紫,瓦当显青黛,两排座椅倚清波,一条通道连两岸。岸边的一株桃树伸出长长的手,抚摸着行人的脸宠,此时她红花已褪,绿叶初上,便少了诸多轻浮,多了些许妩媚。桥下的流水清澈见底,不时有成群结队的红鲤鱼游过。祝书记告诉我,这几年村里在这小溪投放了大量的鱼苗,有红鲤,有石斑鱼等。“这小溪直通武强溪,你们采取什么防护的措施了吗?要不它们不会逃走吗?”我问。“没什么措施,红鲤恋家,喜欢成群结队,一般不会单独行动,再说了,既便是有逃出去的,也会有游进来的,任其自然。”仔细一琢磨,祝书记的回答还真有点道理。“就没有个别村民偷偷摸摸去抓鱼吗?”我问。“刚开始也出现过这种情况,经过对当事人的教育,后来便没出现过这种现象。我们村从2013年起就是浙江省五星级法治村、浙江省民主法治村,今年还打算向创国家级法制村冲剌。现在村民的素质普遍提高了,都想为美化自己的家乡做点贡献,一般很少有人去做这种损害村民利益的事。再说了,我这个河长肩上也有担子,这1.92公里的小溪都归我管,我也得负这个责任呀!另外,管理的措施也得跟上,除了我这个河长,还配置了一名专门负责河道的管理人员。”祝书记笑着说。我低头看看桥下弱湍的溪流,干净,无杂物,只有几片被风吹落的樟树叶子,像小鸭子一样,随波逐流。长长的埠头上,一排妇女有说有笑地在洗衣洗菜,看来,她们对这条小溪的水质很放心。

与小溪平行的,是一条宽阔的村道,整洁的路面,连树叶也难得看见一片。因为这几天是国家法定假期,路边停满了各式车辆,但我注意了一下,车辆的停放整齐划一,车头有车头的方向,车尾有车尾的方向。“停车也有人管吗?”我问。“有呀!我管呀!我不但是河长,我还是路长,这条村道和小溪一样长,也是1.92公里,路面的保洁、车辆的停放我都要管,在村委值班的村干部也会管。”哦!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些都是有组织、有制度的管理,看来,祝家村对环境综合整治是花了大功夫了。果真,从与祝书记的交谈中,得知他们村在过去的一年里,除了对道路、河流的综合整治以外,重点抓了节点的提升,包括旧宅基地的改造、乱搭乱建的拆除、美丽庭院的建设、乱拉乱接电线乱停车的整治、垃圾分类的管理措施和墙体壁画等。我和祝书记边聊边往桥的那边走去,那边是老宅区。

老宅区的变化大吗?

以前农村的环境卫生状况,不用我描述,年纪稍大一点的都会记忆犹新。和大多数农村一样,祝家村也是如此,破旧的厅堂,墙体斑驳的民宅,长满青苔的弄堂小道,鸡鸭的排泄物随处可见,路面潮湿、龌龊。方圆十几个村,祝家村是脏、乱、差的典型,因为离街面近,好多村民家里都有加工食品的作坊,光烧煤的就有六家,其中做豆腐的三家,做年糕的两家,做粉丝的一家。尤其是有户祝姓村民,在村头上自己的责任田里违章搭建了700多平方米面积的简易工棚,租给外地人做豆腐,日夜机器轰鸣,噪音刺耳,浓烟滚滚,直冲口鼻,导致村民门窗生锈,农作物枯死。这些做豆腐的大户都养猪,每家几十只,又是母猪又是肥猪。猪圈里污物直接流淌到村中间的那条小溪,溪水受到严重污染,水面上象盖了一层膜,发绿,发臭,大鱼小虾全死光。说是小溪,其实它也充当着垃圾填埋场的作用,什么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一股脑儿地倾倒在小溪里,只等有哪天发大水了,便又一股脑儿地被冲到武强溪里,而后又被冲到千岛湖里。也有的时候垃圾太多了,便堵上了,洪水也冲不掉,便泛滥成灾,道路民宅水漫金山,污物漂流,洪水过后,村庄一片狼藉,蚊蝇满天飞。回忆起这些,祝书记为我讲了一个当年因井水污染而差点引起村民大规模械斗的故事。

日历翻回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未,那时的祝家行政村由祝家、晏公庙、陀园三个自然村组成,晏公庙自然村全姓吴,是1959年从贺城移民过来的。人们习惯把移民称为“新社员”,把本地人称为”老社员”。一开始,“新社员”和“老社员”是有矛盾的,每个村都一样。“老社员”以为,你们这些移民来分我们的土地山林宅基地,是从我们的碗里抢饭吃。“新社员”以为,又不是我们想来,要不是为了祖国的建设,谁愿背井离乡?就这样,因为有上级的政策法令在那里摆着,“老社员”也只是发发牢骚,并没有排斥“新社员”的实际行动。但双方潜在的矛盾心照不宣,且越积越多,只待有出气的机会。

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这一年,晏公庙自然村的吴姓移民一老者逝世,安葬在“来龙山”自家的菜地里。自古凡称为“来龙山”的,都被村民当做是村里的“龙脉”,而今天,岂能因为外姓在此葬坟而断了“龙脉”!“老社员”怨声载道,说村干部不管事,但又苦于这迷信的说法上不得桌面,也奈何不得,但总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事有凑巧,一日,人们发现村里一口水井的水忽然变浑了,便立刻联想到可能是“龙脉”被挖断的原故,这还了得,“龙”显灵了,是受到“龙”的惩罚了,得叫吴姓移民把坟墓移掉。可叫人家把已下葬的坟墓移掉,谈何容易!吴姓移民认为,没有特殊情况而移坟墓,这是上有辱祖宗、下不利子孙的行为,这明摆着是“老社员”欺负“新社员”,因此坚决不同意。“老社员”一看没辙,但“龙脉”事大,决不能罢休,明的不行,咱来暗的。便趁月黑风高、夜深人静之时,悄悄地把已埋下的棺材给起了出来。说来也怪,不知是事有凑巧,还是人们的思想意识有问题,有人发现,那井水似乎清了许多。因为晏公庙离这里也不远,这事很快便被事主知道了,心想这还了得,决不与他们干休。但又一想,我们势单力薄,要是真干起来,不是“老社员”的对手,但又不能咽下这口气,怎么办?有人出主意,何不以毒攻毒,针锋对麦芒,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好主意!事主在当夜又偷偷地把棺材下葬到土里。“老社员”知道此事后,怒火中烧,说那井水又浑了,一定要吴姓移民把坟墓移掉,要不,我们可动手了!吴姓移民这下不干了,有那性子急的,操起家伙便赶到现场。坟地里,双方的人越聚越多,剑拔驽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一场大规模的械斗就在眼前。村干部闻讯,即刻赶到现场,一边制止双方的过激行为,一边派人赶赴公社报告。公社驻地离此不远,在老汾口街上,一二里路的路程,公社干部很快就到,了解了情况后,批评了“老社员”的封建迷信思想,这墓地和那口水井足有一里多地,这么快那边的水就浑了,其中肯定另有隐情。也批评了“新社员”,菜地怎能做墓地,必须另移它处。公社干部开口了,吴姓移民没办法,把坟墓移掉了,不知为什么,人们发现,这井水似乎又清了许多。可好景不长,几天以后,人们发现这井水好像又浑了,“龙脉”接上了,可井水还发浑,这是怎么回事?这其中肯定另有蹊跷,得把井水抽干,下井去察看一番才行,顺便也清清淤泥。说干就干,装好了水泵,抽干了井水,挑个老成持重之人下到井底,仔细察看了起来。一番察看后,果然有新发现,井边的石墙缝里有黑黄色的污物渗出,还有一股臭味,这是哪来的?上面的人往四周一瞧,明白了。离井丈余,便是民宅,紧邻民宅的,是这家的猪圈。猪圈的地面大多不结实,可能是这猪圈里的污物渗到井里去了,忙找来铁撬撬开石块,一看全明白了,里面的泥土已被从猪圈里渗下来的污物染黑了,一股恶臭直冲鼻孔。原因找着了,与“龙脉”无关,与坟墓无关,水浑水清或许只是巧合,或许这只是人们的意识。还好,这场风波被及时制止,没酿成大祸。井边的这些人也没闲着,趁这机会把井底的淤泥杂物给掏干净了,又用“桐油石灰”把这窟窿堵上,那猪圈的主人也答应今后不再在这里养猪了,这事便也就这么了结了。

这些都是老皇历了,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的环境卫生意识也随之明显提高。上世纪末,借我县创国家卫生县城活动的东风,农村的卫生状况又有了进一步的提升,特别是习近平主席提出“两山”理论以后,更是掀起了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的高潮,祝家村便是走在前例的弄湖儿。二○一四年,村里对这六家食品加工大户进行了整治。为这事,村两委动了一番脑筋,采取了一些有力的措施。譬如说不准烧煤了,那么加工户这些库存煤怎么办,也不能让他们有太大的损失,村两委外与地砖瓦厂取得联系,把剩余的煤转卖给他们,这事便得到了妥善的解决。

说话间到了村文化礼堂,村文化礼堂座落在村中央,这里原来是村里的祠堂。祠堂早已破旧不堪,2004年,村里进行了一次大的翻修,面貌焕然一新。大门口的一对石雕石鼓峙立在高高的门槛两侧,透出肃穆庄严。进得门里,大大的天井,四周飞檐斗拱;粗粗的柱子,承托雕梁画栋;一座舞台,演绎古今人生;几副对联,品味耕读人家。2016年,这里成为了村里的文化礼堂,舞台上,“祝家村春节联欢晚会”等字样仍然很醒目。墙壁之上,《祝氏家规》猩红底子衬白字,《光裕堂记》青石雕琢露刀锋。置身所在,玲珑是处蕴古朴,传统之中涌潮流,是个好去处。

出罢文化礼堂,二人拐弯抹角,走家串巷,所到之处,大路小道、胡同旮旯,皆与村边的大道一样,非常干净。那些违章搭建、猪圈茅房拆后的空地里被种上花花草草,四周均以大小一致的鹅卵石砌以花纹图案。不宜种花栽草的空地,则用鹅卵石垒以图案。一根旧的水泥电线杆,绘上孙悟空如意金箍棒的图案,赐名“定海神针”,颇有创意。抬眼上望,原来天上蜘蛛网般的各种电线已被收拾得妥妥帖帖。沿路壁画所描绘的美德典故,章显传统文化之精髓。村头的墙壁之上,一副“九姓共融 民风和谐”的宣传标语很是醒目,道出了这个由汪、祝、余、徐、程、吴、李、郑、周九个姓氏组成的村庄一派和偕,共求发展的新气象。

二人一路说,一路看,不觉来到了那口古井旁,古井还在,且仍有人在此井汲水饮用洗涤,所不同的是,井圈之上已用不锈钢板制做了一个防护盖,安全、卫生。

一圈下来,已近中午,祝书记欲留我到他家吃中饭,我因家中有事,便婉谢了。临回之际,我又回到小溪边,看了看宣传栏里那些奖牌,那是凝聚着祝家村人心血的荣誉。溪边那棵越500多载的古樟,像一位慈祥的老人,注视着这里的过去,这里的现在,注视着这个生活着九个姓氏的古村落。古樟枝叶扶疏,微风中,阳光从婆娑的翠屏中直射而下,五彩缤纷。几片枯叶飘然落下,随溪水渐渐远去。树枝之上,新长成的嫩叶,翠绿翠绿,正在茁壮地成长,明天,将会更葱郁。



54

主题

0

精华

7

贡献

神仙乞丐

积分
202316
发表于 2020-8-17 17: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杭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