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千岛湖_千岛湖旅游_千岛湖古牌坊

2013-7-1 11:19| 发布者: 最牛家长| 查看: 2057| 评论: 46|原作者: 土铳大山|来自: 千岛湖百姓网

摘要: 千岛湖古牌坊 古牌坊,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有功德牌坊、忠正牌坊、功名牌坊、官宦名门牌坊、孝子牌坊、贞节牌坊、仁义慈善牌坊……。据县志记载,淳遂两县(千岛湖)共有牌 ...
千岛湖古牌坊
 
古牌坊,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有功德牌坊、忠正牌坊、功名牌坊、官宦名门牌坊、孝子牌坊、贞节牌坊、仁义慈善牌坊……。
据县志记载,淳遂两县(千岛湖)共有牌坊422座。《民国遂安县志》记载县西25里的毛家村有牌坊7座,远远超过牌坊之乡-----安徽歙县的“棠樾牌坊群”。 遗憾的是1959年因新安江水库蓄水发电,这些古牌坊绝大部份已被一湖秀水淹没在水下了
库外108高程以上,保存完好的古牌坊现在已不多了,“行千里路,胜读万卷书,”我见过的石牌坊有:汾口畹墅节烈坊、鲁村贞节坊,姜家炉形村节孝坊,浪川洪家二座节孝坊,安阳虎山坪水中有一座(六七十年代水位低时可以看到),上梧杏家岭有一座。
小时候从汾口茅山走路到姜家界首有一条线路要经过浪川洪家,那时没有公路,洪家村中有一条石板路,一座“节孝石牌坊”就在村东路边,印像很深,几十年过去了,记忆一直没有抹去。
前几天下乡去洪家,突然想起儿时的记忆,我问同行的乡干部:“村中那座石牌坊还在吗?”答:“牌坊?洪家村有牌坊吗?不知道哎”。懵了,难道我的记忆出问题啦?……
忙里偷闲,我顺着几十年的“脚印”去寻觅,呵呵,古牌坊还在!此牌坊系清代建筑,全石结构,保存较完整,有四柱,三门,三楼,高9米,宽6.56米,整座建筑用料考究,结构紧密,雕刻精细。主建筑原先四周建有围墙庭院  ,字牌上刻有“敕授儒林郎候选州同知洪席珍妻列封安人王氏节孝之坊”字样。可惜的是现在这座石牌坊四周已被新建的民居包围了,牌坊前堆满了建筑垃圾。……
古牌坊是一部不朽的史书,每一座古牌坊都有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它是不可再生的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千岛湖旅游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琅官塔”倒了,我们不能再让仅剩的几座古牌坊也塌了,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是政府的责任,同样也是我们百姓的责任。
正文字[750]
DSC06475.jpg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最牛家长 2013-7-1 11:19
真可惜没能留住,一个都没有,连一张完整的照片都没有{:1_252:}
引用 之子于归 2013-7-1 11:41
“敕授儒林郎候选州同知洪席珍妻列封安人王氏节孝之坊”这个是重男轻女的见证啊,你看得到牌坊的,为这牌坊受苦受难的女人,连个名字都上不了,倒是标榜这个应该一笔带过的什么官,什么名
引用 土铳大山 2013-7-1 14:40
DSC06477.jpg
引用 土铳大山 2013-7-1 14:41
牌坊前堆满了建筑垃圾。…… DSC06476.jpg
引用 土铳大山 2013-7-1 14:43
最牛家长 发表于 2013-7-1 11:19
真可惜没能留住,一个都没有,连一张完整的照片都没有

谢谢最牛家长的支持!
引用 土铳大山 2013-7-1 14:45
之子于归 发表于 2013-7-1 11:41
“敕授儒林郎候选州同知洪席珍妻列封安人王氏节孝之坊”这个是重男轻女的见证啊,你看得到牌坊的,为这牌坊 ...

之子好仔细、好细腻!
引用 土铳大山 2013-7-1 14:57
洪家村千汾线一侧还有一座节孝坊, 20110920_048c6f7e9030374207091HhophrO4zKn.jpg
引用 之子于归 2013-7-1 16:14
土铳大山 发表于 2013-7-1 14:45
之子好仔细、好细腻!

替她不平为
引用 寒.一 2013-7-1 17:01
千岛湖以前懂这的人太少,没能留住吧可能
引用 土铳大山 2013-7-1 17:16
寒.一 发表于 2013-7-1 17:01
千岛湖以前懂这的人太少,没能留住吧可能

这些古牌坊绝大部份被一湖秀水淹没在水下了。
引用 恬静 2013-7-1 20:35
我好像记得在大市山后村那里也有一个牌坊
引用 土铳大山 2013-7-1 21:12
恬静 发表于 2013-7-1 20:35
我好像记得在大市山后村那里也有一个牌坊

山后村是移民后靠村,牌坊肯定被水淹没了,也许六七十年代低水位时可以看到。
引用 土铳大山 2013-7-1 21:12
过去立牌坊是有等级的,现用白话文介绍如下:
1. 御制,级别最高,是表彰对国家作出贡献的人,由皇上出名、出钱,国库支付银两。
2. 恩荣,中央收到呈报,皇上主动提出对有功臣民立牌坊旌表,取皇恩浩荡,荣及乡里之意。但皇上出名不出钱,银子由地方财政支付。
3. 圣旨,由地方政府呈报中央,皇上准行,有圣旨书面批准,地方自筹资金。
4. 敕建,由地方官员或士绅呈报中央,皇上准行,口头批准,乡里自筹资金。
引用 恬静 2013-7-1 22:38
土铳大山 发表于 2013-7-1 21:12
山后村是移民后靠村,牌坊肯定被水淹没了,也许六七十年代低水位时可以看到。

我应该是在90年代看见过的吧
引用 寒.一 2013-7-1 23:02
土铳大山 发表于 2013-7-1 17:16
这些古牌坊绝大部份被一湖秀水淹没在水下了。

哦,那可能还在的哦
引用 方老板 2013-7-2 04:19
{:soso__7047334542897982906_3:}
引用 土铳大山 2013-7-2 14:44
古代的牌坊是对社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予以表彰,这说明中国古代极为重视精神文明建设。
引用 土铳大山 2013-7-3 08:02
洪家古祠堂 DSC06469.jpg
引用 土铳大山 2013-7-3 08:04
DSC06470.jpg

查看全部评论(4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