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稻桶]

2013-10-9 10:12| 发布者: 最牛家长| 查看: 1048| 评论: 88|原作者: 土铳大山|来自: 千岛湖百姓网

摘要: 序:国庆节,人家进城,那我就下乡。……十月,是秋收的季节,走在田野上,前方传来稻桶响的声音,有了!为了收集本文的图片,我用了整整三年时间,今天终于如愿以偿。  /正文 稻桶,是过去农村用来脱粒稻谷 ...
序:
国庆节,人家进城,那我就下乡。……十月,是秋收的季节,走在田野上,前方传来稻桶响的声音,有了!为了收集本文的图片,我用了整整三年时间,今天终于如愿以偿。
                     [稻桶] /正文
     稻桶,是过去农村用来脱粒稻谷的大件农具,集体化时代,每个生产队都备有几只稻桶。
     稻桶,呈长方形,齐腰高,桶口略大于桶底,它的底部装有二根半圆形的平行木档,为的是方便在稻田中滑行和移动。稻桶的四个角都安有拉手,农民朋友称它们为“耳朵”。
     在农村,以前制作稻桶对木料很有讲究,大都用的是樟木板,上乘的稻桶它四边的梯形木板是整片的,底部一般用杉木,每块梯形木板厚约半寸,樟木稻桶不但坚固耐用,且樟木是香的,有稻谷香的含义。稻桶四边的木板上一般写有“五谷丰登”、“风调雨顺”或“丰年有余”等词语,以示吉祥丰收,在四角的边上竖写XX生产队、XX年月制作。
     由于稻桶体积较大,显得笨重,搬运比较困难,于是农民朋友又发明了一个稻桶架,也叫“稻桶叉”,可理解为“稻桶扁担”,搬运时农民把稻桶倒扣过来,往桶内放入稻桶扁担,这样稻桶就稳稳当当地扛在人的肩上了。
     在早稻、晚稻收割时节,是稻桶大显身手的时候。集体化时代打稻一般是四个人配合,两个人割稻,两个人负责甩打稻谷,四人同时进行。打稻的人两手紧紧掐住稻把,高高举起扬过头顶,然后用力向稻桶板角落甩去,金黄色的稻谷就散落在桶内了,用稻桶打的稻秕谷少,净谷多,干脆利落。
     田野中打稻桶的声音很有节奏感,“嘭——嗒、嘭——嗒、嘭——嗒嗒” ,你举起我落下,互不碰撞,两人一先一后,一轻一重,那声音犹如迪士科舞曲一样劲爆,给人以美妙的感受,我想现代的“迪士科舞曲”,也许就是从这稻桶中传出的声音演变而来的。
    学生时代的星期天和农忙假时间,我曾经参加过割稻和用稻桶打稻,不止一次,也不止一年体验过割稻打稻的艰辛,太阳下那“嚓、嚓、嚓”的割稻声和“嘭、嘭、嘭”的打稻声,很是壮观,它是人民公社集体化时代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70年代后有了脚踏打稻机,再后来有了电动打稻机,再再后来农村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如今我县许多地方已不种水稻了,打稻已成为遥远的记忆,而稻桶作为原始的脱粒工具也已基本退出农村这个历史大舞台了。
[正文字809] 2011.3月写于千岛湖2013.10月定稿
DSC06407_看图王.jpg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土铳大山 2013-10-9 07:11
打稻人
IMG_0110.jpg
引用 土铳大山 2013-10-9 07:14
IMG_0111.jpg
引用 土铳大山 2013-10-9 07:15
打稻的人两手紧紧掐住稻把,高高举起扬过头顶, IMG_0112.jpg
引用 土铳大山 2013-10-9 07:16
IMG_0113.jpg
引用 土铳大山 2013-10-9 07:18
2013年10月3日单反机摄 IMG_0136.jpg
引用 土铳大山 2013-10-9 07:24
2011.11摄于浙皖古道。
DSC01893_看图王.jpg
引用 土铳大山 2013-10-9 07:24
DSC05681_看图王.jpg
引用 落☆→尘 2013-10-9 09:12
我家也有
引用 最牛家长 2013-10-9 10:11
这个我们老家叫:乐去(界首土话),80年代我还是十几岁的时候也用过,我和老爸两个人,但我没扛过,扛这个东西按楼主说的,因为体积大,乡下路窄,没点力气和技术还真扛不走,想想农民的智慧也是无限的。
引用 啈冨侒慷 2013-10-9 10:50
{:1_230:}
引用 遥期 2013-10-9 12:17
有点意思,现在还有
引用 不再輕誑 2013-10-9 12:34
我们没用上,,我们那会已经有打稻机了
引用 幻想...... 2013-10-9 16:14
还有在用啊!我老家都不种稻了!小时候很熟悉,夏秋季节甩得手痛。
引用 晓马 2013-10-9 16:19
这个东西用过多年,但印象中只背过一次。
引用 秀水老爹 2013-10-9 20:57
最牛家长 发表于 2013-10-9 10:11
这个我们老家叫:乐去(界首土话),80年代我还是十几岁的时候也用过,我和老爸两个人,但我没扛过,扛这个 ...

最牛家长         + 10         + 10         + 10        (贡献)写得太好了!——10个贡献啊?!!!
引用 秀水老爹 2013-10-9 20:58
我下放的时候经常背,中间放一根扁担就可以挑起。临岐侬叫:达斗
引用 山翁隐 2013-10-9 21:11
搭稻好累的,搭几下手就长出来,半天下来,吃饭拿不住筷子,托不住碗。
引用 土铳大山 2013-10-9 21:13
2012年3月摄于金峰乡百照村
DSC02596_看图王.jpg
引用 土铳大山 2013-10-9 21:15
2013年10月3日摄于芹川村 IMG_0134.jpg

查看全部评论(8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