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徽开古道(二):遂安青岭脚至开化大龙山

2015-5-3 20:08| 发布者: 最牛家长| 查看: 1076| 评论: 55|原作者: 小鸽高飞

摘要: 徽开古道以古徽州为起点蜿蜒向南,经白际岭至白际(或经长陔岭至结竹营),然后过泰厦铜门古关隘进入浙江遂安境内。自从我第一次走过泰厦到白际这段徽开古道之后,心里就一直有这么一个疑问:既然称徽开古道,其终点 ...
徽开古道以古徽州为起点蜿蜒向南,经白际岭至白际(或经长陔岭至结竹营),然后过泰厦铜门古关隘进入浙江遂安境内。自从我第一次走过泰厦到白际这段徽开古道之后,心里就一直有这么一个疑问:既然称徽开古道,其终点应该在开化。那么,徽开古道进入遂安泰厦村之后,向开化延伸的古道在哪儿呢?
多方打听并经“快乐星期六徒步群”驴友的实地考察,基本可以断定,徽开古道向开化延伸的走向是:从泰厦到茶山,翻过茶山村后的高山到达毛山岗村(从茶山山脚到毛山岗青半山自然村这一段古道保存比较完整),再从毛山岗下行至山脚的樟村(这一段古道已大部分被康庄公路取代,只剩山脚一小段保存完好的石板路)。从樟村村后(樟村小学)越过一个低矮的小山岭,然后沿着小溪向南就可到达枫林坞村的青岭脚自然村(这一段古道已完全被通乡公路取代。倘若沿溪寻觅,偶尔还能发现零星残留的小段古道),最后经青岭脚村口的歇脚凉亭,向南越过青岭至开化大龙山(青岭脚村口的歇脚凉亭尚存,但已被翻修成新的了。青岭并不高,因为古道是从最低的山凹处穿过的)。
去年,我们“快乐星期六徒步群”曾两次徒步徽开古道遂安段。即:从茶山徒步翻山到达毛山岗,再从毛山岗经樟村、枫林坞到达青岭脚。原本想继续南行,翻越青岭,探秘徽开古道之终点。可是好心的村民却告诉我们:虽然开化大龙山那边已开通了机耕路,但青岭脚至岭顶有多处路段已被柴草湮没,无法通行。因为之前从未走过,对该路段的风险无法预知。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只好暂且作罢。
从青岭脚到开化大龙山这段古道,位于徽开古道链接遂安和开化的重要节点上。所以,此地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要害。据青岭脚村的一位老人介绍,当年方志敏的部队就在这里遭到了国民党军队的伏击。老人说,小时候他和村里的小伙伴还在青岭上捡到过子弹壳。老人见我们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于是滔滔不绝地给我们讲述方志敏这次遭遇战的经过。当年,方志敏的部队在准备翻越青岭时,国民党军队早已获悉方志敏部队将要经过此地的情报。于是事先在青岭上设好埋伏,并能将古道上的青石板拆下来,堆砌成一道道石墙,作为临时军事掩体。战斗打响后,国民党军队一方面借助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另一方面也得益于这些古道石板堆砌而成的临时掩体,方志敏的部队被打得漫山散开且伤亡惨重。被阻拦在青岭南麓的红军战士为了抗拒敌人、减少伤亡,也急忙取来青岭南麓的古道石板,堆砌垒筑成临时掩体。
不知是巧合,还是历史真相原本就如这位老人所讲述的故事那样。总之,有一个事实是真真切切存在的!那就是:青岭顶端及南麓上段的古道上确实未看到青石板,而青岭北麓半山腰以上路段的古道上石板保存完好,但半山腰以下路段的古道上石板也已不复存在。
从遂安青岭脚至开化大龙山,徒步大约需要两个小时。越过并不算高的青岭,山那边就是大龙山。古道全路段未见陡峭险峻路况,适宜各年龄段的驴友。汾口汽车站有班车到达枫林坞,返回时可以乘坐大龙山到马金的班车,然后坐马金到汾口的班车回来。如果自己开车去,可以将爱车停在青岭脚村(村口有个小型停车场)。因为不是坐
班车用赶时间,徒步可以再从容一些。酒足饭饱之后,甚至可以在大龙山美美睡一觉,然后原路返回。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上一篇:牧心谷下一篇:登临岐元宝山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小鸽高飞 2015-5-3 16:42
青岭脚村的土楼
psb (1).jpg
引用 小鸽高飞 2015-5-3 16:43
穿过这个凉亭就是徽开古道的石板路
psb (2).jpg
引用 小鸽高飞 2015-5-3 16:46
踏上徽开古道的石板路
shibanlu.jpg
引用 小鸽高飞 2015-5-3 16:47
队伍浩浩荡荡
gudao.jpg
引用 小鸽高飞 2015-5-3 16:51
杉树林里的这段古道保存完好。青石板长满苔藓,恰似沧桑岁月刻录下模糊痕迹。
1.jpg

引用 小鸽高飞 2015-5-3 16:53
古道穿过一处较低的山坳开始下行,继续向衢州开化境内延伸。此处有一界碑,界碑之北属杭州地区,界碑之南属衢州地区。一步跨两县,不是超人,你也可以!从杭州地区跨步走到衢州地区,真的只需一秒钟!
2.jpg
引用 小鸽高飞 2015-5-3 16:54
幽幽古道,萋萋芳草,那种“物是人非”的苍凉感瞬间填满了我们的思绪
03.jpg
4.jpg
引用 小鸽高飞 2015-5-3 16:57
从岭顶的界碑处到开化大龙村大概有两公里的路程,这一段的古道已被废弃,取而代之的是一条简易的泥土机耕路。
悠幽曲涧送泉声,突兀青峰迎日出。大山深处的大龙村,群山环抱,峰峦叠翠,生态环境优美。遥想当年,这里曾是徽开古道上的重要驿站。现如今,智慧的山里人紧跟时代潮流,立足本村实际,充分利用这里原生态的旅游资源,积极开发生态旅游和乡村农家乐旅游。
1.jpg
2.jpg
引用 小鸽高飞 2015-5-3 16:58
在原址上修建的水磨坊里,古水碓的遗迹依稀可寻。之前在其他景点也看到过几处“中看不中用”、仅供游客观赏的水车水碓,但这个水磨坊却是村民们进行粮食加工生活工具。大山深处的偏僻小山村,村民们对老祖宗的杰作情有独钟,喜欢用原始的工具臼米磨粉。石臼旁撒落的米粒,石磨的磨盘凹槽里残剩的玉米粉足以验证这一点。
03.jpg
引用 小鸽高飞 2015-5-3 16:59
满目苍翠似画卷,春意盎然映窗帘。站在村口的古庙里,透过圆圆的观景窗往外看,有一种“风景这边独好”的绝妙意境。
04.jpg
引用 小鸽高飞 2015-5-3 17:08
大山里的乡村游搞得有板有眼!
66.jpg
77.jpg

引用 小鸽高飞 2015-5-3 17:09
告别大龙山时,我们把这里的美景、还有美丽的心情全都定格在相机里。
07.jpg
06.jpg
引用 小鸽高飞 2015-5-3 17:11
谢谢“小丑鱼”加分鼓励{:1_229:}
引用 最牛家长 2015-5-3 17:30
游记写得超好,文才出众,谢谢分享,为后人借鉴,留芳千古
引用 小鸽高飞 2015-5-3 17:39
家长厚爱,受宠若惊!
引用 秀水婆婆 2015-5-3 17:57
好一帮驴友,不错
引用 恬静 2015-5-3 18:54
太厉害了{:1_251:}
引用 vjjj 2015-5-3 19:32
{:1_251:}{:1_251:}{:1_251:}
好的一篇游记!
引用 粉红嘟嘟 2015-5-3 19:44
队伍好整齐

查看全部评论(5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