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里商石门百箩坪,溯源登山户外行

2015-10-13 09:15| 发布者: 最牛家长| 查看: 1507| 评论: 282|原作者: 千岛渔夫2

摘要: 里商石门百箩坪,溯源登山户外行 石门村是里商最源头的一个村,位于千里岗山脉深处,距离千岛湖镇约四十公里。发源于千里岗山脉百箩坪山峰的溪水流经村庄之后穿越里商源,最后流入千岛湖。溯源而进,临近石门村有 ...
里商石门百箩坪,溯源登山户外行

      石门村是里商最源头的一个村,位于千里岗山脉深处,距离千岛湖镇约四十公里。发源于千里岗山脉百箩坪山峰的溪水流经村庄之后穿越里商源,最后流入千岛湖。溯源而进,临近石门村有一山隘,两山对峙,如同石门,或许这也是石门村一名的来历之一吧。这石门也使得石门村如世外桃源独居深山,康庄公路已通达石门村,原村口如屏风的小山已为修建公路而凿通,公路上新建一石质“状元坊”的牌坊,彰显石门村的渊源人文。
IMG_20151011_175408.jpg
村口公路上的“状元坊”牌坊
      百箩坪是千里岗山脉其中的一座山峰,海拔高约1024米,距离石门村约七、八公里,以山涧溪流相连。其东面是石林景区,西面是安阳的三井尖,有一小路从石门村溯溪而上直至山脚,再盘山而上越过百箩坪岭顶至建德寿昌,岭顶有一石拱凉亭,靠山而建,算是百箩坪岭顶的标志。这百箩坪也曾是里商至寿昌的古道,只是现代交通发达,进山行人又少,加之不断有山洪冲涮,原本不宽畅的沿溪小路尽数毁坏,人迹罕至,以至这片山林愈发显得原始了。
IMG_20151011_090630.jpg
远方的山峰就是百箩坪
      周末得空,慕石门村与百箩坪之名,约得几位驴友,游览石门村,再登百箩坪,感受石门村人文,登高俯览百箩坪原生态山峦风光。 百箩坪户外归来,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个“野”字。
       一说百箩坪的山野。百箩坪原本远离村庄,离最近的石门村也有十几里路,过去少有人去,现在更是难得有人进山去了,向导老叶告诉我们,上世纪六十年代粮食困难,曾经去百箩坪山上干过烧山种山玉米活,至七、八十年代也曾扛木材去寿昌一带贩卖,生活条件好转后就没去过了,至今有四、五十年没去过百箩坪了,因此原本茂盛的生态植被,现在也就显得更加原始生态了。从峡谷溪流一路穿过,两边的山上是一片连着一片以茂密的阔叶林为主的原始森林,郁郁葱葱,就连溪水流过的河床里也有粗大的杂树,如同走进了原始地理,行走于山谷之间,总有一般凉意袭来。快到百箩坪的山坡上,一路都可看到野猪留下的脚印和野猪打过的窝,当年烧山种山玉米的较为平缓的山坡上,时过境迁,早已是长满粗壮的树木了。
IMG_20151011_101006.jpg
峡谷两侧茂密的原始森林
       二说百箩坪山下的溪流野。从石门村到百箩坪山脚源头这条溪不仅水源深长,水流量大,而且峡谷狭窄水流湍急,向导老叶说,很多年前这里曾开工建造水库,不知何故最后还是放弃计划了。从石门村进去约两公里有一个两溪汇合之处,再进去便没有了耕种的田地,而是一个纯粹的山坞了,山坞总长大约有六、七公里,溪流随山形地势而变,忽左忽右,弯弯曲曲,刚开始还略为开阔,河床上全是由山洪冲涮带下来的卵石和堆积的沙滩,这里是驴友嘻戏玩耍或是烧烤野炊的好地方,由于山高溪深,也因石门村人生态保护意识强,整条河床保持最原始的自然风貌。越向里走,山谷越窄,河床也越窄,最后渐渐成了山泉水沟,最终消失于百箩坪半山腰处。由于人迹少至,这溪流也成了某些水生动物的栖息之地,一路溯流而上,不时可以从卵石堆或是小水潭里看到跳来跳去的小石鸡出没,其它小型水生动物也是自由而悠闲的游来游去,在现代社会的今天,这样的原始河床已是难得一见的了,也显现这条溪流的一份野味,成为一道风景。
IMG_20151011_090808.jpg
原生态的溪流
      三说百箩坪的路野。无论是从地图上或是向当地人咨询,都会确认百箩坪有一条通往建德寿昌的小路,向导老叶还亲身感受过当年在百箩坪较平缓的半山坡垦荒种山玉米的记忆,还有扛木料去寿昌出卖的经历。这次去百箩坪,向导老叶也感到百箩坪已完全成了原始森林,山坞里原有的小路已完全被山洪冲毁,已是无路可寻,我们只好沿着溪流的小溪滩走,一会涉溪靠左走,一会又涉溪靠右走,一条只有六、七公里的山坞整整走了近三个小时,可见行走之难了。从山脚到百箩坪的一段山坡,原有的小路也尽数被野猪拱毁,只好是山林无路处处是路的找树林较稀处穿行,只有快到岭顶凉亭的一段横路还有路迹可走。横路之上有一处积有一堆野鸡羽毛,想来必是这野鸡为其它兽类所食了。岭顶的石凉亭仍然坚实的靠立在杂柴荒草丛生的山坡一侧,亭前小路亦为滕蔓所遮掩,只能隐隐约约看到一点路的痕迹。
IMG_20151011_103505.jpg
无路可走的山谷溪道
      石门村虽深处大山远离闹市,却是人文较深,传有故事。据说石门村文风盛行由来历久,历史上曾出过许多人物,村口的状元坊便是为纪念历史上曾出过状元而建,村口有一大片有数百年树龄的古树群,是风景,也是村风村史的见证;曾在里商乡工作过的同行驴友老方介绍说,该村曾出过十几位黄埔军校生,至今尚有部分黄埔军官存留的文字史料记载,只因历史原因而未能广为宣传罢了。在登山的途中,向导老叶介绍说,百箩坪,又叫八路坪,说是当年曾有八路军部队经石门村翻越百箩坪去寿昌,故而将百箩坪称之为八路坪。八路军征战南来北往,经过百箩坪是有可能的,只是百箩坪改称八路坪,或许恰好利用其同音而说之吧。百箩坪,八路坪,都会成为这一山峰之名的美丽传说。
IMG_20151011_123938.jpg
这可是传说中的野猎窝了
      百箩坪快近岭顶处,地势较缓,有大片平缓山坡,有一处面积较大,约有一亩来地大小,不仅地势平坦,还长有成片而茂密的草甸,草甸中只有稀疏几棵小树,向导老叶告诉我们,这里就是真正的百箩坪了。
  IMG_20151011_141938.jpg
这就是真正的百箩坪了
       溯源登山百箩坪,不同于景区游览或是成熟线路的户外健身,上下穿行八小时,是累其筋骨,锻炼体魂的过程,是对自我耐力、毅力的挑战。当你站立于百箩坪远眺,不仅楚目层叠远去的山色佳景,有历史的人文遐想,更让你感受一种人与自然和谐融合的野趣、野味。
                                                                                                                                                                 20151012

IMG_20151011_090656.jpg
  原始而自然的河床

IMG_20151011_102750.jpg
生态峡谷风光
IMG_20151011_105543.jpg
无路可走,只好涉溪而过
IMG_20151011_130112.jpg
百箩坪风光
IMG_20151011_130838.jpg
古老而结实的石拱凉亭
IMG_20151011_130212.jpg
只剩一地鸡毛了
IMG_20151011_103533.jpg
清澈的山涧泉水
IMG_20151011_131451.jpg
岭顶疏林
IMG_20151011_101001.jpg
是路又是溪的山谷小路



IMG_20151011_090652.jpg
IMG_20151011_101033.jpg
IMG_20151011_104800.jpg
IMG_20151011_105912.jpg
IMG_20151011_112520.jpg
IMG_20151011_113203.jpg
IMG_20151011_130710.jpg
IMG_20151011_130714.jpg
IMG_20151011_130902.jpg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caqdh001 2015-10-12 18:47
{:1_251:}{:1_251:}{:1_251:}
这次可真是感觉得吃力啊,今天愈发的腰背酸痛,两腿无力。
算是得到了锻炼。
{:1_245:}
引用 核桃 2015-10-12 18:52
引用 caqdh001 2015-10-12 18:52
全程拐杖伺候,与拐杖不离不弃还是第一次,可见强度不是一般。{:1_232:}
引用 粉红嘟嘟 2015-10-12 19:27
{:1_249:}
引用 珍乐aa 2015-10-12 20:45
{:1_251:}
引用 珍乐aa 2015-10-12 20:45
引用 路客 2015-10-12 21:19
{:1_251:}
引用 瑶夏梅岐 2015-10-12 21:49
真的佩服渔夫
引用 瑶夏梅岐 2015-10-12 21:49
caqdh001 发表于 2015-10-12 18:47
这次可真是感觉得吃力啊,今天愈发的腰背酸痛,两腿无力。
算是得到了锻炼 ...

累,并快乐着!
引用 瑶夏梅岐 2015-10-12 21:50
caqdh001 发表于 2015-10-12 18:52
全程拐杖伺候,与拐杖不离不弃还是第一次,可见强度不是一般。


引用 最牛家长 2015-10-12 22:32
里商最里面好像没这个村的吧,是天池村
引用 郑忆 2015-10-13 04:25
最牛家长 发表于 2015-10-12 22:32
里商最里面好像没这个村的吧,是天池村

不是天池,是靠安阳的三井尖方向,估计往安阳陈家门左拐至桐坑源自然村方向去更近。
引用 秀水老爹 2015-10-13 06:15
石门(石湾)、洞湾口是我小时候去采茶叶的地方,从西园码头上船,到架子岭走路到石门(石湾)、洞湾口,身负背包,走上一天,采茶叶结束时,从该村翻山越岭到安阳上船,到排岭。
引用 j山里野猪 2015-10-13 06:29
这里我也到过
引用 j山里野猪 2015-10-13 06:35
caqdh001 发表于 2015-10-12 18:47
这次可真是感觉得吃力啊,今天愈发的腰背酸痛,两腿无力。
算是得到了锻炼 ...

上面几乎没路
引用 千岛渔夫 2015-10-13 07:08
caqdh001 发表于 2015-10-12 18:47
这次可真是感觉得吃力啊,今天愈发的腰背酸痛,两腿无力。
算是得到了锻炼 ...

真是累其筋骨了。{:1_247:}
引用 千岛渔夫 2015-10-13 07:08

{:1_246:}
引用 千岛渔夫 2015-10-13 07:09
caqdh001 发表于 2015-10-12 18:52
全程拐杖伺候,与拐杖不离不弃还是第一次,可见强度不是一般。

路不远,关键是路有点难走,{:1_246:}
引用 千岛渔夫 2015-10-13 07:09

{:1_246:}

查看全部评论(282)

返回顶部